關島的查莫洛(Chamorro)原住民文化被視為當地重要的歷史及社會資產之一,也是到關島旅遊不能錯過的文化體驗。無論是造訪關島博物館、了解查莫洛的歷史故事或與查莫洛人交流,必定會受到這座島的原始氣息所吸引。其中一項查莫洛原住民廣為人知的傳統,便是在數百年前即有成熟且創新發展的工藝技術,例如將拉提石作為支撐房屋用的基柱、用麵包樹製成獨木舟的雕刻、用印茄木打造而成的傢俱。值得一提的還有蘊含豐富藝術氣息又兼具實用性的「編織」手工藝。
在古老的查莫洛社會中,「編織」是女性的日常事務。結構複雜的手提袋(balakbagk)、贈禮用的三角形提籃(kottot)以及扇子、遮陽帽等生活用品,單憑雙手就能完工是當時的必備技能。不同的編織手法也隨著因應各式生活需求而生,從而可見查莫洛人的生活小創意,如扁平型的編織法適用於地毯(guafak),掛繩、網型編織品則可用於釣魚或狩獵,裝飾品如花飾、手環、小魚(guihan)、星星亦常見。編織可說是充斥在查莫洛人的生活各處,完整具備生計、實用及趣味之多重用途,因此成為查莫洛的代表傳統之一。
露兜樹科植物七葉蘭(Åkgak)因其葉子比關島的生命之樹「椰子樹」更易取得,再加上耐用的特性,而被視為最佳的編織材料,通常會利用名為si’i的三角狀金屬器具來採割編織用的七葉蘭葉。就算找不到七葉蘭樹或椰子樹也無妨,像是棕櫚樹這種長狀葉植物亦可作為良好的替代品。
不幸的是,殖民者在二戰期間引入的異國文化衝擊了查莫洛傳統,因而重創編織藝術的發展,使得這項難能可貴又隱含特殊文化意義的手工技術逐漸在關島凋零。再加上塑膠製品、其他家用品產業崛起後主導市場走向,讓查莫洛編織品的數量更為銳減。然而,儘管環境中充滿對發展的阻礙,但代表著查莫洛精神與關島文化的編織藝術仍會持續代代相傳,期許有更多年輕世代的加入,帶給這項老傳統嶄新的生命力,也讓查莫洛的文化之美生生不息。